第貳章 經濟環境 (續)

 

3、投資清真產品銷售市場

(1)印尼貧富差距較大,市場消費兩極化。低收入者以速食麵或米飯搭配豆菜類菜餚為主食,中等以上收入之消費者則喜愛到購物中心或餐廳用餐。臺灣餐飲連鎖業競爭激烈,發展出多項獨具特色的餐點與小吃,近年在印尼拓銷頗具斬獲,例如鼎泰豐、丹堤咖啡、日出茶太、Come Buy等,林立於各大小型購物中心中。其中,鼎泰豐針對印尼廣大穆斯林消費者,以雞肉口味的小籠包成功在市場扎穩腳跟,為穆斯林市場產品客製化成功的最佳案例。日出茶太的成功則掀起印尼市場對臺灣休閒茶飲品的熱潮,多家本地餐飲連鎖店開始引進珍珠奶茶到菜單中。

(2)另一方面,清真化妝品可望成為化妝品產業的下一個趨勢。在廣泛宣傳下,穆斯林消費者已開始注意到化妝品成分的重要性,逐漸傾向使用具有HALAL認證,製造過程中不含任何非清真成份或雜質的產品。印尼本地兩大化妝品及保養品集團Martha Tilaar及MustikaRatu均已陸續為旗下產品取得HALAL認證。

(3)雖然HALAL認證並非進口至印尼市場之必需條件,但HALAL認證在印尼的普及度極高,大多數通路商會拒絕上架非HALAL的產品,缺少HALAL認證將使產品推廣極為困難。另一方面,HALAL認證也非萬靈丹,並不是產品有了HALAL就可以成功,例如鼎泰豐推出的雞肉小籠包,也是經過多次測試,在迎合印尼人口味與維持小籠包原始的口感之間達到平衡,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同。HALAL認證僅是進入印尼市場的入場券,建議有意拓銷印尼市場的業者仍需實地調查消費者口味,適時調整產品配方以符合市場需求,方能有所成效。

(4)印尼專業展相當成熟,食品、美容保健等產業均有2個以上具規模之專業展每年展出。參加該等專業展是建立產品知名度與品牌之最佳途徑,初次前來印尼拓銷的業者也可以藉由展覽了解印尼市場走向,並與來訪的印尼代理商交換資訊,尋覓合適的合作夥伴。

(5)印尼平均年齡僅29歲,年輕人為未來的消費主力,他們慣於使用社群網站及黑莓機即時通訊等方式交換資訊。除傳統的廣宣管道外,社群網站及部落格等也是可以吸引年輕人注意的宣傳方法,以下為兩個印尼穆斯林的媒體網站:http://www.hidayatullah. com/,http://www.suara-islam.com/。

(十二)美容保養產品及服務

印尼的美容產業受惠於中產階級消費力提升,目前尚不受經濟成長減緩的影響,業績屢創新高,從單純的肌膚美容保養,提升到與醫學結合,例如有機飲食、營養補充品、運動瑜伽,自然療法等,在富有的高收入族群中逐漸帶動流行。

1、印尼美容保養產品市場

印尼美容與個人保養品市場成長快速,自2005年起以每年約10-15%速度成長,其中最具潛力的品類為護膚品(Skin care),每年成長約30%,其中86%屬於臉部保養品,14%為身體保養品,顯示臉部保養品(Facial Care)為印尼整體美容保養品類中占比最大且成長最快速之品項。這其中主因在印尼為熱帶氣候,氣候炎熱,陽光照射強烈,民眾易出汗、膚色較黑,因此面部保養格外受到重視。

印尼美妝保養品市場規模龐大,極具潛力,據印尼化妝品協會估計,2014年印尼美容保養品市場總值達約39億美元。

國外品牌在印尼美妝保養品市場持續居領先地位,聯合利華(Unilever)、寶鹼(Proctor & Gamble,P&G)及歐萊雅(L’Oreal)為前三大品牌。該等國際品牌在印尼均設有工廠。印尼本土品牌化妝品公司則約有6,200家,絕大部分為小型企業,其中也包括很多按摩店自製自賣的產品,知名的大型企業有PT Martina Berto(Martha Tilaar)、PT Mustika Ratu、PT Mondom等。

PT Martina Berto Tbk(品牌Martha Tilaar)係由藥學與植物學博士Martha Tilaar女士於1970年創立,標榜所有產品均自天然植物萃取,非經動物實驗,並通過皮膚醫學安全測試。該公司旗下共有9個品牌,分別有不同的產品線與消費族群,包括美髮、臉部保養、身體保養、彩妝、香水等產品,低中高階價位都有。另一家類似的美妝集團為PT Mustika Ratu Tbk,成立於1975年,旗下有7個品牌,同樣也以產品線及消費族群區分,包括化妝品、保健飲品、薰香、Spa產品及男性保養品等。

2、印尼美容保養服務市場

至2012年底,印尼美容院數量已超過10萬家,居住在城市的女性約有86%會固定到美容院保養,年營業額增長率約10%,2010年印尼美容院的總收入約1,300萬兆印尼幣(13億美元),2011年為1,500萬兆印尼幣(15億美元),2012年是1,660萬兆印尼幣(16.6億美元),2013年達到1,800萬兆印尼幣(18億美元)。根據印尼美容院協會(Tiara Kusuma)會長Ning Handoko女士表示,印尼美容院依據消費等級,分為四種類型:A類、B類、C類及D類。

 

 

類型

家數

等級

服務

A類

1,700家

水療SPA

B類

14,000家

中高

護髮、護膚等保養

C類

25,800家

離子燙等較高等級之造型服務

D類

48,500家

傳統理髮美容店

 

根據國際水療協會(International Spa Association)的統計,最近幾年全球SPA產業呈現20%-30%的驚人成長。針對亞洲SPA行業的市調顯示,高消費水平的SPA消費者與國際觀光客願意花100美元接受1-2小時的SPA按摩與水療。因此,近年來各種各樣的高檔SPA在主要觀光區及大城市逐漸興起,一些高檔飯店也紛紛增加SPA設施,以滿足高端客人的需求。印尼傳統的水療SPA強調保持身體的健康平衡,西元824年建設的婆羅浮屠寺廟,浮雕上描繪了佛準備在充滿鮮花和各種植物的池塘洗澡,在印尼馬魯古群島也有使用當地香料作為SPA原料的遺跡,顯示印尼水療文化的悠久歷史,印尼峇里島、爪哇及雅加達的水療SPA享譽國際。

印尼2大美妝保養品集團Martha Tilaar及Mustika Ratu均是自SPA美容院起家,並在其自產的美容護膚產品深受好評後跨足保養品的工業化生產與品牌行銷。該2集團市場版圖已觸及東南亞、中東及北非等市場,並積極推廣其高檔SPA中心(分別名為Martha Tilaar及Taman Sari)。

3、拓銷建議

(1)鎖定印尼中產階級的消費模式

印尼平均國民所得從2004年起以倍數增長至2008年的2,212美元,2011年突破3,000美元大關,並持續穩定成長。平均收入的增加可望使印尼中產階級比例達到總人口之57%,這些消費者熟悉印尼傳統水療及美容院消費模式,也追求更精緻的服務,為未來美容保養服務市場之主力。

(2)針對成熟女性與男性消費族群行銷

女性消費者向為美容保養品之主要行銷對象,而具高消費力的就業及中年以上女性則是價格較高的美容保養服務主要對象;而社會型態的轉變使現代男性較以往注重個人整潔與儀容外表,也開始有不少美容院針對男性消費者提供服務,該2族群為美容保養品及服務之主力。印尼地處熱帶,陽光照射強烈,對美白、美膚、除臭等產品需求高,臺灣廠商若能更加精準掌握印尼消費者對於美容保養的需求,將有助於切入此需求缺口掌握商機。

以臺灣產品來說,價位上較適合向印尼中高消費者拓銷。該等消費者重視美容院的服務態度、美容院設備、美容產品功效等,品牌、口碑及個人消費經驗為其選擇的主要考量,均非一蹴可及,需長期耐心經營。

(3)在地生產以降低價格

印尼對食品、藥品及美妝保養品的成品進口限制極多,早期甚至規定國外藥廠須在印尼設廠才能銷售,而半成品或原料的進口則較自由,因此美妝保養品市場雖是由國外品牌主導,但主要品牌均是在印尼設廠生產,而印尼自有品牌Martha Tilaar、Mustika Ratu及Wardah也均佔相當市場比例。

(十三)婦幼產品

印尼人口排名全球第四,次於中國大陸、印度及美國,且為相對高生育率國家。

印尼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人口迅速膨脹,人口成長率一度超過經濟增速,成為困擾當時政府的一大問題。當時政府成立全國家庭計劃生育協會,規定每個家庭最多生育兩個孩子,並採取多種辦法抑制生育率持續飆高,包括宣導節育知識、免費提供節育工具、獎勵少育家庭、處罰超生家庭等,使當時的人口膨脹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年增長率從70年代的2.3%降至90年代的1.6%。

依據世界銀行統計,印尼人口2011年增長率約1.07%。雖然出生率較上個世紀有所降低,但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增長依舊可觀。印尼政府預估2030年後人口將突破3億人,若不對目前的人口增長加以控制,2045年前人口將增長至4.5億。印尼總統顧問委員會經濟和環保部主席埃米爾(Emil Salim)認為,2015年後,印尼的人口統計會出現三大趨勢:年輕人的人數越來越多、高齡人口增多,以及人口流動日趨複雜。為改善家庭生活品質及控制人口成長,印尼政府有意恢復計劃生育政策,希望鼓勵每個家庭最多生育兩個孩子。

1、印尼婦幼兒產品及市場

人口的快速增長是印尼政府在面臨未來國家發展規劃上的一大難題,但也提供了充分的活力,帶動市場蓬勃成長,嬰幼兒產品即是大批新生兒帶來的新興商機之一。

長久以來,印尼市場一直是由占絕大多數的低收入勞工與少數富有的企業主,兩個收入極端的族群組成。但最近10年印尼政府積極改善國內經濟結構,追求穩定的經濟成長及縮短貧富差距,促使中產階級快速興起,中產階級的興起改變了印尼的消費型態,印尼民眾從過去的純價格導向,逐漸轉變為兼顧價格與品質,也更重視產品的品牌與口碑,尤其對於寶貴的新生兒,每一位家長都會特別注意小孩接觸的每樣產品。

嬰幼兒產品可大致分為 6種類別,其中尤其以跟嬰兒成長有關的,如嬰兒食品、尿布和嬰兒衣服等,產品隨嬰兒成長變化,加上每年400多萬的新生兒挹注,消費需求源源不絕,毫無淡旺季之分,市場前景明亮。

6大類婦幼兒產品在印尼較受歡迎的品牌:

尿布

Mammypoko,Huggies,Pampers

婦幼服裝寢具

Mothercare,Pigeon,piyo-piyo,Gingersnap,Avent,Johnson & Johnson,Chicco,SebaMed,Mamaway(臺灣品牌)

家具

Pliko grande,Baby Does,Chloe Baby,Dondolino,Chicco Polly,Bambinos,4moms

設備

mothercare ,Pigeon,piyo-piyo,Gingersnap,Avent,Puku(臺灣品牌)

食品

Nutrilone,Bebelac,Dancow

玩具

Toys kingdom,Early learning Center,Kyrakidz,kidzania,Toys R ‘Us

 

2、嬰幼兒食品:

印尼嬰幼兒食品市場規模約21億美元,在2007年至2011年間成長76.1%,平均年成長率19%,其中嬰幼兒麥片佔了91.3%,最大品牌雀巢Nestle擁有四分之一的市佔率。

依據美國食品及農業政策研究中心(U.S.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報告,牛奶及奶粉在印尼的銷售量過去5年以每年9%速度成長,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中國大陸,但人均年消費量卻僅有2.9公斤,遠低於東亞地區平均值17公斤。另一方面,從嬰幼兒麥片佔嬰幼兒食品總營業額的91.3%,也可見嬰幼兒奶粉在印尼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東南亞最大的製藥商PT Kalbe Farma創辦人Benjamin Setiawan表示,「印尼沒有飲用牛奶的習慣,所以大部分人都有乳糖不適症,但中產階級的興起以及消費習慣西化等因素,將逐漸改變這一切。」紐西蘭奶品製造商Fonterra印尼負責人Maspiyono Handoyo預估未來8年內印尼的奶製品市場將成長約50%。

看準奶粉市場商機,國際品牌及市場領先者Nestle於2011年在印尼投入2億美元設立奶粉及旗下Milo飲品工廠。Fonterra刻投資設立奶品包裝工廠。印尼本地的最大食品集團Indofood也加緊腳步建設新牛奶生產線。

3、尿布:

印尼尿布市場規模約4億美元,但自2006年以來,正以每年35%速度飛速成長。目前市面上的領導品牌是Procter & Gamble(P&G)的Pampers,該公司尿布產品在印尼已連續3年創下十位數比率的成長率,正準備投資1億美元在新的嬰幼兒產品生產線,預計2014年其Pampers品牌將可全面在印尼當地生產。

4、孕婦產品:

(1)孕婦裝

雖然懷孕但愛美的婦女還是非常注重打扮,印尼有幾個品牌是國內外設計師特別為孕婦及產後婦女設計的,如Japanese Weekend、Maternal America、Jules and Jim、Seraphine、Mothers En Vogue dan Dote等,這類孕婦裝包括哺乳衣、孕婦緊身褲及短褲等,功能性外也兼顧時尚。

(2)孕婦內衣褲

印尼盛行產後束腹,產後媽媽會用一條長白布以重複包裹的方式達到束腹效果,有效幫助傷口復原、穩定腹部臟器不下垂及恢復腰身等功能。這種束腹法也已流傳到臺灣,雖然每天都須重新纏繞頗為麻煩,但相較市面上的束腰帶,印尼傳統的束腰法緊密不易鬆脫,效果更為卓著。因此,國外的束腰帶產品在印尼市場有限,大多數孕婦仍採用傳統束腰法。而幫助產婦恢復身材的緊身內衣褲則是本地與國際品牌各擅勝場,較有名的有:Inujirushi、Shrinkx Hips、Vespa、Sassybax、Hotmilk、La Leche League等。

(3)天然保養品

印尼傳統習慣使用以草本為基礎的保養品,孕婦尤其會特別注意保養品成分,以免使用後影響到胎兒。目前市面上的領導品牌,皮膚保養為Earth Mama Angel Baby的乳液,減緩害喜現象為Preggie Pop Drops dan PSI藥膏,消除妊娠紋則有Palmer、Clarins、Mamma Donna等。

(4)臺灣Mamaway(媽媽餵)哺乳衣品牌銷售至印尼

臺灣的媽媽餵品牌創立於2003年,專門以設計給媽媽方便餵奶的哺乳衣為主力產品。媽媽餵以產婦的角度出發,設計出款式流行且不著痕跡的哺乳衣,成功將哺乳衣轉型為時尚成衣,也改變了消費者對孕婦裝的刻板印象,準媽媽們不需要為了懷孕而改變自己的穿衣習慣,這樣的行銷策略讓媽媽餵迅速獲得忠實的消費群與口碑。在印尼媽媽餵將銷售族群定位在中高等級以上的消費者,以其時尚的設計成功立足印尼中產階級媽媽的市場。

5、印尼婦幼兒產品市場特性

(1)產品著重創新

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協定(CAFTA)自2010年1月1日起實施後,大量進口產品從中國大陸湧入印尼市場,尤其針對低價市場競爭激烈,對國內業者造成不少衝擊,印尼業者必須更努力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以尿布為例,印尼業者正加緊研發採用高吸收能力的MICROFIBER材料的布來做尿布,吸水量達250 c.c.,相當於市面上歐洲品牌的尿布,優於相等價位中國品牌的170 c.c.吸水量。

(2)市場區隔明顯

印尼消費市場一般而言,中等價位以下的市場遠較中等價位以上來得競爭,價格為消費者主要考慮因素,中國製商品主導這個區間的市場。我國業者較有拓銷機會的是在中等價位以上的新興中產階級市場,這些消費者較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創新及品質,而非價格。

(3)市場競爭激烈,廣告及折扣為主要行銷手段

家用品產業進入門檻不高,且印尼傳統手工業及輕工業發達,經常會出現新的本土業者加入市場,加上印尼近年經濟表現亮眼、歐美市場疲弱等因素,吸引許多外商將注意力轉向印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在競爭手段方面,電視及平面廣告仍是老品牌維持顧客新鮮感及新品牌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主要行銷管道。此外,由於印尼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折扣也是常用的行銷手段,尤其是在通路商之間,同樣的產品往往在不同通路也會有不同價格。

6、投資拓銷建議

除與當地通路業者合作及參加印尼專業展外,要進一步擴大市佔率則務須在印尼當地生產,除了可以運用當地豐富的原料與較低的人力資源,也較容易打入市場通路,降低行銷成本,有助於推廣品牌知名度。

目前麗嬰房是在印尼有設廠的較具代表性臺灣嬰兒服飾品牌,迄今已經在印尼拓展通路15年、擁有60多個百貨公司專櫃及直營店。

婦幼兒教育商機

都市化的影響使印尼,尤其是雅加達的年輕夫妻雙方都上班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父母會將小孩交由家裡的保母或傭人帶,在高級購物中心或住宅區旁也開始興起專業的托兒所服務,給不放心將小孩交由傭人照顧的父母另一個選擇。

根據印尼社會福利局的規定,所有合法經營的托兒所業者,其負責人、院長及教師都必須受過基本育兒課程,並且通過考試。這些托兒所提供完整的服務,短期或長期托帶皆可,內部設施光亮明淨,逛街的媽媽們可以在購物中心將孩子先送去托兒所1至2個小時,逛完街再回來接小孩,長期的托兒服務則包括教學課程,讓小孩在遊戲中學習。

諸如此類針對高收入家庭的服務市場在印尼正快速興起,未來商機可期。

(十四)連鎖零售業

印尼城鄉差距大,貧富懸殊,因此消費型態也趨於兩極化。據Euromonitor報告指出,印尼年收入逾1萬美元的家庭比率達8.7%,相當於2,100萬名消費者。這些中高所得消費者多集中在各大城市,居住在城市人口即占總人數的52%,每年約以3%的速度成長,例如大雅加達地區(JABODETABEK-Jakarta, Bogor, Depok, Tangerang & Bekasi),人口約2,300萬人,以30%為中高所得者估計,即有近700萬人,是連鎖加盟業最具成長潛能的市場。過去10年印尼人用於房屋、教育、通訊及娛樂開銷持續上升,目前印尼現代零售模式約佔整個零售市場之37%,且持續上升,主要集中在雅加達、泗水及萬隆等地。在這些大城市,現代化大型量販店、超市及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顯示新型通路正逐漸成為印尼消費市場主流。

印尼連鎖加盟協會(Indonesian Franchise Association;AFI)會長Anang Sukandar表示,餐飲連鎖業占印尼連鎖加盟業整體產值之36.2%,為最大的連鎖產業;其次是便利商店,占整體產值之28.1%。

隨著印尼現代化購物中心、高級公寓大樓的到處聳立,位於大樓內的大型商場亦快速成長;而治安的大幅改善更使多數為24小時營業的迷你超級市場(Mini Markets)及便利超級商店(CVS)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印尼新型零售通路型態包括量販店Hyper Markets、超級市場Supermarkets、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s、迷你超市Mini Markets、便利商店Convenience Stores以及專業連鎖店Specialty Chain Stores等。

根據Nielsen對印尼五大城市雅加達、泗水、萬隆、棉蘭與錫江(Makassar, South Sulawesi)的調查顯示,45%的消費者會選擇大型的賣場採購,其比率且逐年上升。各大型連鎖店,例如Carrefour、Hypermart和Giant除持續在前五大城市及人口占全印尼之半的爪哇島二線城市展店以外,亦積極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Palembang),蘇拉維西島的錫江與美納多(Manado, North Sulawesi)、加里曼丹島的坤甸(Pontianak, Kalimantan)等地擴展事業版圖。

與此相對的,傳統菜市場、賣菜推車與雜貨店亦佔人口大多數的中低收入印尼家庭主要採購來源,幾乎在每一傳統社區都設有菜市場,民眾可就近採買日常必需品。由於一般消費者對超級市場的食物價位與新鮮度仍有疑慮,且無法享受殺價樂趣,多會選擇傳統市場購買新鮮食材及低價日用品;至於乾糧、休閒食品、飲料、日常用品等才會到超級市場或迷你超市採購。

雖然印尼都會區中產階層民眾已逐漸習慣到大型通路商採購,但傳統商店及傳統市場仍有其重要地位。根據Nielsen Shopper Trends對於印尼五大城市的調查顯示,會光顧量販店的消費者達45%、傳統市場為60%,而雜貨店則高達88%,證明傳統市場仍保有自己的優點及消費族群,兩者的共存有利於消費者。

印尼傳統市場與新型零售通路之差別:

 

傳統市場

新型零售通路

(購物中心、大型超市、便利商店等)

產品

以肉品與蔬菜水果為主

多樣化,有許多進口產品

環境

多數位處戶外,較骯髒雜亂

明亮、乾淨,產品排列整齊

新鮮食品

現殺肉品、當季蔬菜水果

處理過之生鮮食品

價格

較便宜,可殺價

價格固定,惟常有優惠活動

附加價值

運送服務、孩童遊戲間、信用卡付款、7天內不滿可退貨等

消費族群

家庭主婦、中低收入消費者、社區附近的住戶

年輕消費者、大都市中心住戶

 

1、連鎖加盟市場

印尼最早的連鎖加盟業起始於50年代,當時的摩托車行以授權方式取得銷售權利。70年代除了授權加盟外,也開始有了統一採購系統,總部不僅是授權,同時也扮演生產商角色,提供加盟商必要的商品與原料零件。90年代初印尼經濟起飛,連鎖加盟業快速成長,為求制度化,印尼政府在1997年制定連鎖加盟法(Franchise Law),並在2007年及2008年進一步落實相關的規定。

為保護國內中小企業,印尼貿易部限定連鎖加盟業僅可在規定之大中型城市設點。儘管如此,印尼都市化程度已超過52%,且絕大多數的新興中產階級消費者都在大中型城市中定居就業,潛在市場非常可觀。

根據2011年貿易部資料,印尼連鎖加盟業者已超過18,152家,其中外資529家,本地廠商約17,632家,總計超過4萬3,000家加盟店及82萬名員工,並持續以每年12%速度成長。本地廠商多屬於BO(Business Opportunities,經營模式類似加盟業,以一般企業登記,加盟商不需另向總部支付加盟金),若以實際登記為加盟業者計算,則美國在印尼連鎖加盟市場中居領導地位,在529個外商中即有244個是美商,占所有外商品牌數之46%及營業額之80%,其次依序是澳洲、新加坡、法國、英國、泰國與馬來西亞。

這些國際知名品牌能獲得消費者青睞的主因是印尼有許多中高所得消費者赴國外接受教育,並且喜好赴澳洲、新加坡、美國等國旅遊,該等國家連鎖加盟店因而容易在印尼發展。近年我國大量引進印尼勞工,也有許多印尼華裔學生到臺灣就學進修,這些旅台印尼人受到飲食文化影響,對諸如小籠包、牛肉麵、珍珠奶茶等餐飲接受度高,對臺灣品牌信賴度也高,是我國業者赴印尼發展連鎖品牌的極大利基。

連鎖加盟業涵蓋之業別大致可分為餐飲業、零售業及生活服務等3大類。各種加盟業種中,以餐飲業最受歡迎,印尼本地之連鎖加盟業就有約45%屬於餐飲業,其次為小型超市(含便利商店)、補教、零售(專賣店)、房地產、商務服務等。由於生活服務類範圍極廣,包括視聽娛樂、房屋仲介、美髮美容、補教業、加油站、汽車維修、醫院、飯店等,其商業模式各不相同,以下僅就餐飲業及零售業介紹印尼連鎖加盟市場概況。

(1)餐飲業

印尼人口平均年齡僅約29歲,消費力強,好與親朋好友外食聚餐,餐飲市場需求量極大。而印尼是全球華人最多的非華語國家,占總人口近10%,即2,000多萬人,餐飲文化也受中華文化影響甚多,本地人對中餐接受度高。由於印尼中高所得消費者有大部分為華人,對中華餐飲、教育均欣然接受,有利於我國業者發展連鎖品牌。

美國是最早進入印尼連鎖業市場的外資,在90年代初期印尼經濟起飛時便大舉進駐,近年來的經濟穩定成長,目前美商在印尼餐飲連鎖品牌已取得領先地位,KFC、McDonald’s、Pizza Hut、Wendy’s、A&W、Burger King等知名品牌幾乎完全主宰當地速食連鎖市場,Starbucks則是咖啡館第一品牌。本地速食連鎖店如Solaria、CFC、Baba Rafi等多是模仿美商經營模式,並採低價策略與之競爭。

其他外商則以飲食習慣較接近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在印尼經營較成功,尤其印尼人喜好在麵包糕點店與咖啡館消費,新加坡的Bread Talk(麵包新語)、馬來西亞的Roti Boy等品牌均極受歡迎,專賣店於各大城市林立。本地品牌則有J. CO Donuts & Coffee、Holland Bakery、Eaton Bakery、Mama Oven、Breadstory等,其中J. CO係由印尼之Bread Talk股東設立,提供甜甜圈、蛋糕、咖啡、茶等餐飲,除在印尼廣受歡迎外更進一步國際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拓展通路。

臺灣連鎖品牌前來印尼發展的多為餐飲連鎖業,成功案例包括鼎泰豐餐廳、丹堤咖啡、日出茶太泡沫紅茶、Comebuy泡沫紅茶、歇腳亭、喬治派克、豪大雞排、麥味登等。其中鼎泰豐、丹堤咖啡與日出茶太係由印尼代理商取得臺灣公司授權後獨資經營,並未轉授權予他人加盟。

臺灣在印尼餐飲連鎖加盟業者

連鎖品牌

2016年店數

2014年店數

說明

快可立Quickly

32

24

 

鼎泰豐

13

12

授權印尼商為總代理,2005年成立首家

丹堤咖啡

21

19

2006年進軍印尼市場,授權印尼商為總代理

日出茶太

100

75

2010年進入印尼市場,授權ACE Hardware集團為獨家總代理

Comebuy

12

17

2011年12月進駐印尼雅加達SOGO百貨,第1家印尼分店開張

歇腳亭

55

16

2012年下旬陸續進駐

喬治派克

3

3

2012年11月進駐

豪大雞排

22

6

2014年進駐

 

(2)  零售業

零售業可分為綜合零售及一般零售(專賣店),綜合零售包括大型量販店、超市、百貨公司、便利商店等,適合在人口密集、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區發展。印尼都市人口占總人口之52%,每年約以3%的速度成長,加上中產階級激增、消費能力提升等因素,為綜合零售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1. 量販店

        印尼在1997年至2000年間經歷金融風暴與大暴動,市場曾極度蕭條,包括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等零售業都無法倖免,但跨國量販店卻紛紛趁機前來爭取市場,奠定極佳的營運基礎。家樂福(Carrefour)在1998年9月底設立印尼首家據點,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量販店;本土品牌之量販店Hypermart(屬太陽百貨集團Matahari所有)、Giant(屬Hero超市集團)近年也迅速崛起,位居第二、三位。

        此外,在韓國以百貨公司、超級市場聞名的零售業霸主看準機會買下印尼萬客隆(MAKRO)所有股權,改名為Lotte Mart,並積極增設店面。

  1.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以HERO集團穩居龍頭,旗下Giant Hypermart、Hero Supermarket與Giant Supermarket合計超過170家大型量販店及超市,同時還經營小型超市Starmart及藥妝店Guardian,為印尼最具規模之連鎖零售集團。

        其次則有Indomart、Diamond、Golden Truly、Cahaya與Mitra等,另外尚有精緻高檔超市Ranch Market印尼大華超市、The Food Hall、Grand Lucky鴻運超市、Sinar Supermarket泗水陽光超市、Bali Deli、Kem Chicks(歐美、澳紐產品為主)、Cosmo、Papaya(日本產品為主)等銷售通路,進口產品項目豐富,市場占有率逐日提高。

  1. 百貨公司

        印尼百貨公司多位於購物中心內,最高檔者為法國拉法葉Galeries Lafayette、日系之西武百貨公司Seibu、崇光百貨SOGO,其次為由新加坡投資之美羅百貨Metro;本國最大連鎖百貨公司則為Ramayana、其次為太陽百貨Matahari及Sarina百貨公司。

  1. 迷你超市及便利商店

        近幾年印尼連鎖迷你超市成長極為迅速,經營地點分佈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一般消費者可能僅每個月1至2次前往量販店或超級市場大量購買生活用品,而迷你超市(Mini Markets)及便利超商(CVS)具備舒適的購物環境、產品種類繁多、價格低廉以及採購方便等優勢,民眾可24小時前往購買少量、小金額之生活用品及生鮮食品,符合印尼人每天小額採購的習慣,廣受歡迎。

        印尼小型超市及便利商店近年來成長極為快速。與大型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多設於購物中心中相較,小型超市只需小面積即可經營,其店租、電力空調及促銷成本甚低,商品之售價通常低於大型超級市場,而與傳統市場價格相當。據印尼連鎖加盟協會會長Anang Sukandar表示,2011年便利商店營業額達到4億4,500萬美元,較2010年成長20.6%。迷你超市Indomaret、Alfamart及Superindo之營業額已與連鎖超級市場Hero不相上下。

        印尼首先設立的兩家便利超商是來自美國的Circle K及日本的AM/PM,之後本土的連鎖店Indomaret、Alfamart、Star Mart、Yogya後來居上,取得市場優勢。目前擁有最多門市的Indomaret至2012年已有8,039家門市。

        美商7-11與日商LAWSON是實力不容小覷的新競爭者。7-11於2008年進駐印尼,到2013年已開了200家店,估計於2020年將達到1,000家店。有別於其他便利商店,7-11提供較多的冷熟食餐點如大熱狗Big Bitee、思樂冰Slurpee、熱/冰咖啡、茶等,有若便利商店及速食店的結合。日本零售商LAWSON則是在2011年7月在雅加達南部開第一家店,短短2年時間已開立83家分店,並以每年增加50家店為目標。

  1. 專業零售店

        印尼專業零售店以家庭用品與食品居多,其他如資訊電器、鞋類、服裝、汽機車零配件等亦為主要項目。主要業者包括家具的Index Furniture、五金的Ace Hardware、家電業的Best Denki、Electronic City、蔬果店的All Fresh、Total等。這些專賣店大多設在購物商場及百貨公司中,提供消費者一站式購物服務。

        臺灣的麗嬰房以獨資直營方式進入印尼市場已十餘年,在萬隆設有製造工廠,目前在全印尼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內有67個直屬專櫃,頗具知名度。

2、印尼開設連鎖加盟業手續

印尼連鎖加盟業屬外資公司可以經營之特許行業,受印尼政府2007年及2008年公布的連鎖加盟法(Franchising Law)及商標權、專利權、貿易法等相關法令規範。外資公司設立加盟總部須先向貿易部提出加盟計劃,申請取得加盟證照(STPW)。招募加盟商時總部須在加盟同意書(Franchise Agreement)中提供以下資訊:

(1)加盟品牌歷史、最近2年之財務報表、成本獲利分析

(2)總部與加盟商之間是否為獨家授權,若加盟同意書中未就此說明,則視之為獨家授權,總部在與第二家加盟商簽約前須先取得第一家書面同意。

(3)明確告知加盟商其所須負之責任與義務。

(4)授權加盟商使用之商標及專利技術。

(5)詳述總部將提供加盟商之技術協助與指導項目。

(6)加盟合約結束、中斷及延長條件。

加盟商則須於加盟同意書生效後30天內向貿易工業部登記立案,取得加盟證照(STPUW),方得開店營運。

以下為麵包連鎖店品牌Bread Talk提供之加盟店開設的15項步驟:

(1)Complete and return business plan proposal(完成企畫書)

(2)In-depth interview by its franchise team(加盟業者與總公司部門主管面談)

(3)Presentation of business plan to franchisor’s board of directors(與總公司高層討論計畫)

(4)Signing of franchise agreement(簽署授權同意書)

(5)Registration of Company(設立公司)

(6)Recruitment of Staff(召募員工)

(7)Site selection(尋找店面)

(8)Design development(店面設計)

(9)Training(員工教育)

(10)Renovation(店面裝潢)

(11)Food testing & production selection(生產與產品試吃)

(12)Stock ordering(訂購原物料)

(13)Marketing & promotional preparations(行銷與促銷活動計畫)

(14)Soft opening(試營運)

(15)Grand opening(正式開幕)

開設一間加盟店的成本因產業別及品牌定位而互異,例如Breadstory麵包專賣店的開店成本約為15億印尼盾(約折合16萬美元),費用包含店面裝潢、設備、員工教育成本等,而便利商店Indomaret的加盟商則僅需準備土地及約3萬5,000美元成本。目前在印尼能較受業者接受的是投資成本較小的行業,例如餐飲、美髮、便利商店等。下表列舉印尼重要的加盟連鎖業者投資成本分析:

印尼重要加盟連鎖業者投資成本分析

品牌名稱

產業別

單一店面投資成本(粗估)

授權金/授權年限

權利金與其他行銷費用

Happy Puppy

卡拉OK

US$300,000

約US$25,000/10年

6% of sales

Es Teller 77

冰品店

US$35,000

約US$7500/5年

8% of sales

Rudy Salon

理髮店

US$20,000

~40,000

約US$10,000/5年

12.5% of sales

Alfamart

便利商店

US$40,000

約US$4,500/5年

2~3% of sales

Indomaret

便利商店

US$35,000

約US$3,600/5年

2~4% of sales

Londre

洗衣店

US$5,000

約US$12,500/永久

4% of sales

Shop & Drive

修車行

US$15,000

N/A

3% of sales

Quickly

飲料店

US$35,000

N/A

US$15000+2% of sales

TX Travel

旅行社

US$40,000

約US$11,000/永久

20% of profit

Rotiboy

麵包店

US$32,000

約US$30,000/永久

6% of sales

I-tutor.net

教育

US$3,000

約US$1,500/永久

約US$200/每月

Video Ezy

影片出租

US$9,000

0

50% of sales

Kumon

教育

N/A

約US$300/永久

50% of sales

Ray White

房地產

US$50,000

約US$15,000/5年

8% of sales

資料來源: 印尼連鎖業者協會、印尼SWA雜誌

 

3、印尼零售市場特性及未來趨勢

(1)兩極化

如前所述,印尼零售市場趨向兩極化,傳統市場與新型零售通路的消費型態、消費族群、商品類別及價格均差異極大,雖說絕大多數的印尼消費者購買力不強,但也常可在各大購物中心中看到Gucci、LV等名牌精品店。市面上的商品也趨於兩極,來自中國大陸的低價產品充斥傳統市場及大型量販店,而高級購物中心、百貨公司與專業零售店等則多販售歐美知名品牌產品,也有少數日韓品牌進駐。中等價位產品超出大多數印尼消費者可負擔的價格,其知名度又不如國際知名品牌,較難突破市場。

(2)都市化

印尼農村人口往城市遷移之現象日益明顯,目前已有52%的人口住在都市,每年約以3%的速度成長。另據Euromonitor報告指出,印尼年收入逾1萬美元的家庭比率達8.7%,相當於2,100萬名消費者。這些中高所得消費者也多集中在各大城市,例如大雅加達地區(JABODETABEK-Jakarta, Bogor, Depok, Tangerang & Bekasi)人口2,300萬人,以30%為中高所得者估計,即有近700萬人,消費市場龐大。

由於印尼地處赤道氣候相當炎熱,加上休閒娛樂場所極為缺乏,因此城市內有空調、商店、餐廳與電影院的購物中心成為消費者週末假日的主要去處,新型零售通路隨之快速成長,預期未來在整理零售市場所占比例將日益提高。根據Nielsen對印尼五大城市雅加達、泗水、萬隆、棉蘭與錫江(Makassar, South Sulawesi)的調查顯示,45%的消費者會選擇大型的賣場(量販店)採購,且比率逐年上升。各大型連鎖店如Carrefour、Hypermart和Giant等,除持續在前五大城市及人口占全印尼之半的爪哇島二線城市展店以外,亦積極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Palembang),蘇拉維西島的錫江與美納多(Manado, North Sulawesi),加里曼丹島的坤甸(Pontianak, Kalimantan)等地設點,預先進行市場布局。

(3)年輕化

印尼人口相當年輕,平均年齡為29歲,居消費主流的年輕人口占總人數之70%,且受惠於近年印尼經濟快速成長,消費力激增。他們追求時尚,樂於享受及娛樂,喜歡外出用餐及購買時裝和流行用品,加上信用卡的普及使用,讓新一代的印尼人的購買力更加強勁。由於年輕人勇於嘗試的天性,這些新興消費族群對新的品牌或產品的接受度也較高,且隨著年齡成長,其未來可支配所得將更加提升,極具消費潛力。

4、投資建議

(1)若從事餐飲連鎖業,建議廠商在進入市場前一定要申請HALAL認證,並需注意提供的餐點是否符合回教食品規範(HALAL Food),例如回教徒禁吃豬肉,最好能將豬肉從菜單中刪去,改以雞肉、牛肉等其他肉類取代。例如鼎泰豐的小籠包在印尼便改為雞肉口味,以吸引當地人消費。若廠商決定只針對非回教的消費者提供餐飲,也要清楚地告知消費者,以免發生糾紛。

(2)印尼連鎖加盟業雖大半允許外資獨資直營,但其中某些行業仍有地區與樓板面積等限制,如美國知名連鎖超商7-11最初在申請以獨資進入印尼市場時就被主管機關拒絕,建議業者先深入瞭解相關法律規定。

(3)雖然許多外國廠商在印尼發展的相當順利,但大多與當地公司合作,甚少是由外國母公司直接獨資設立。由於印尼多數民營企業由華人擁有,相當有利臺灣廠商在尋求合作夥伴時的溝通,也較不會有文化上的障礙。

(4)外資連鎖品牌在印尼設點首選是大雅加達地區,其外來人口多,對國外品牌接收度較高,但相對的競爭也較激烈。部分連鎖品牌如美髮店My Salon及速食店Baba Rafi均表示其開在雅加達以外城市的加盟店營業額反而較雅加達高,My Salon在Samarinda的分店一個月營業額甚至可以達到1萬美元。建議進入印尼市場初期選在雅加達,熟悉當地市場及建立品牌知名度後,可逐步向其他城市拓點。

印尼城鄉差距大,零售通路複雜,不同的通路所能接觸到的消費族群均有明顯區隔。以臺灣產品來說,普遍較適合向印尼中高消費者拓銷。該等消費者重視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口碑、產品功效、設計感及櫃位陳設等,均非一蹴可及。印尼專業零售店通常直接向供應商採購,而綜合超市及量販店則與固定幾家經銷商及進口商配合,向該等業者採購所需產品,也有少部分直接向供應商採購。若有意深入拓銷,應先鎖定合適之通路,與通路業者共同研擬行銷策略,才能逐步打開市場。

(十五)電子商務

1、印尼網路服務產業

印尼網路滲透率偏低,線上購物佔全國零售業總額的比率僅0.7%,加上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正快速在印尼普及,顯示未來的幾年內將會是印尼網路服務市場的黃金成長期。Google與Visa等國際集團均著眼於此,在印尼進行深度市調並尋求策略聯盟夥伴,希望進一步爭取網路服務市場這塊大餅。

這個趨勢從創投上也可以看見。印尼被歐美投資家稱為下一個矽谷,尤其是在網路商務服務方面,已有超過700個提供線上服務的創投公司,並以每週平均7個的速度增長。年輕的創業家在Facebook、Twitter、BBM等社群網路的風靡下,紛紛跨足線上服務市場。2013年由美國政府的全球創投扶植計畫主辦的比賽吸引了500家印尼青年創業家參加,其中得獎的便包括線上免信用卡付費系統Indomog及印尼獨有的摩托計程車(ojek)叫車系統Go-Jek等。

相對於龐大的市場潛力,印尼網路服務市場也面臨相當的挑戰。目前印尼網路服務市場面臨的挑戰包括相關法令規範不完全或不友善、物流體系落後、消費者信心不足及付費機制不便利等,其中以物流問題最為嚴重。網路使用的擴散沒有地理的限制,但倉儲與運交貨管理對印尼這樣的多島嶼國家卻是一大挑戰。除了爪哇島的幾個主要城市外,印尼各地普遍缺乏倉儲空間來放置產品,落後的交通系統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網路服務公司多為規模較小的新興創投公司的情況下,市場也因此難以擴張到爪哇島的主要城市以外。

另外,印尼目前信用卡使用者僅約1,470萬,滲透率4.5%,因此絕大多數的線上交易還是倚賴現金與匯款,而這也使消費者難以輕易信任經由網路進行的交易。印尼網路服務協會(APJII)的市調顯示,害怕詐欺是消費者排斥網路交易的最大因素。

表一:消費者排斥網路交易的原因

害怕詐欺

34.6%

無法觸碰商品

21.5%

價格太高

21.5%

沒有興趣

21.5%

無法保證產品品質

9.3%

不知道如何使用

6.0%

認為不實用

5.2%

實際產品與購買品項不符

4.7%

實際產品與期待有落差

4.1%

實際產品與照片有落差

4.0%

資料來源:印尼網路服務協會

2、印尼主要線上購物服務及業者

由於印尼網路逐漸普及及智慧型手機持有者增加,許多人透過行動裝置從事線上購物,使得印尼電子商務產業在目前經濟成長趨緩下仍持續成長。據統計,2013年印尼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80億美元,2014年已成長至120億美元,預期2020年印尼將成為東南亞最大之電子商務市場。

商品方面,早期線上購物以電子產品為主,但隨著女性上網人口的增長,現在衣服飾品已成為最主要的消費產品。

表二:印尼2016年主要的線上購物服務及業者:

性質

業者

介紹

Alexa*

論壇及廣告

Kaskus

最早以論壇形式成立,使用者可自由在網站上討論及交易,現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

9

TokoBagus

2003年成立,專注於線上廣告,2013年7月突破單月10億網頁瀏覽量的里程碑。现已更名为OLX。

 

OLX

2005年成立,專注於線上廣告, 目前印尼最具影響力的一家。並且在2015年收購了Berniaga。

28

B2C

Lazada Indonesia

成立僅兩年,但已成為印尼最大的B2C網站之一,目前專注於推展行動商務與第三方店家數量。

19

Bhinneka

印尼最早的線上購物網站之一,成立已超過14年,產品以消費電子為主。2013年該公司每月平均瀏覽量達2,100萬,年營業額5,200萬美元。

124

Agoda

新加坡商,最大的旅館代訂網站

136

Zalora Indonesia

與Lazada同樣隸屬於Rocket Internet集團,主要銷售名牌服飾及配件。

126

Tiket

旅遊票務代訂的創投公司,提供代訂機票、旅館、火車票及演唱會門票等服務。據Jakarta Globe報導,Tiket目前每天處理約3,000筆交易,營業額17萬5,000美元。

183

Groupon Indonesia

2011年進入印尼市場,為印尼最大團購網站,每天平均瀏覽量達50萬。

355

Market Place

(C2C)

Tokopedia

成立僅4年之創投公司,已超越eBay成為同類型網站之首,目前網站上有超過77萬項產品。

13

Bukalapak

同樣是創投公司起家,目前網站上約有40萬項產品。

10

Qoo10 Indonesia

eBay與韓國Gmarket合資公司,成立2年。

156

Elevenia

印尼通訊商XL與韓國SK Planet合資公司,成立不久。

31

Lamido Indonesia

與Lazada同樣隸屬於Rocket Internet集團,成立不久,但與Lazada共享相同的技術、物流體系,為其一大優勢。

443

其他

Indonetwork

B2B及C2C之marketplace網站

193

Indo Trading

B2B marketplace網站

248

Blibli

以線上購物中心自居,僅允許會員商家在網站販售商品。

121

*Alexa為美國Amazon子公司,主要偵測電子商務網站流量,本表排名為印尼之網站流量排名。

3、印尼電子商務規範

印尼目前並無專門規範電子商務之法規,目前有關電子商務之規定分散於印尼2008年第11條法令(Law No. 11/2008)及2012年第82條行政條例(簡稱GR 82)規範。依據該2項法令規定,凡是經由電子媒介進行之交易均認定為電子商務,而所有電子商務公司均須於印尼通訊資訊部取得登記執照、須於印尼境內設置資料中心(Data Center)及緊急恢復中心(Disaster Recovery Center)、須登記印尼〝.id〞網域(在GR 82公佈前已成立之網站可免登記.id網域)。此外,外籍電子商務公司亦須在印尼境內設有至少2千平方公尺面積之店面或倉庫。

印尼通訊資訊部主管電子商務之Mr. Azhar Hasyim於2013年3月受訪表示,GR 82之用意在保護消費者權益。該部近年多次收到消費者反映電子商務詐欺及消費糾紛等問題,但絕大多數電子商務網站係於國外網域登記,印尼政府無法居中協助,經由GR 82該部可以監督國內電子商務交易,確保消費者權益。印尼電子商務公司GoIndoneisa總經理Yusuf Ijsseldijk則表示,GR 82有礙印尼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尤其強制使用.id網域的規定將阻礙新投資者進入此市場,並使印尼電子商務公司難以於國際市場競爭。

另依據印尼39/2014號法令,電子商務列為外人投資負面表列清單(DNI),亦即外國人不得投資印尼電子商務公司(指從事線上商品零售之公司),前述公司需100%為印尼人所擁有,惟在設置電子商務交易平台(e-commerce intermediary)方面則對外資無限制。

雖然印尼目前仍禁止外資投資電子商務零售公司,但印尼政府已修改禁令並有限度開放外資投資電子商務產業。面對印尼龐大的電子商務商機,建議有意至印尼發展電子商務之我國業者初期可與印尼廠商合資設立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並提供網站管理及後勤支援服務,透過該交易平台蒐集印尼消費者線上購物特性及產品喜好等資訊,作為日後印尼政府逐步開放外人投資電子商務零售服務業時,評估是否投資之依據。

(十六)公共工程營建業

國際經濟學家觀測,印尼落後的基礎建設正拖緩經濟成長的腳步,印尼若要在未來幾年內維持目前每年6~7%的經濟成長率,首先即必須改善其基礎建設,以降低能源及物流成本。這方面亟需政府投入資源更新或重建現有的老舊設施。

1、鐵路及捷運系統(MRT)

印尼鐵路系統以中低速的R52及R50型柴電列車為主,設備老舊,鐵路號誌燈多已使用超過20年。2006年至2009年間鐵路線每年平均僅成長1.1%。

MP3EI將鐵路建設重心放在爪哇、蘇門達臘及加里曼丹等3個區域,原先計畫在2010年至2014年間完成2,332.75公里長的新軌道,其中443公里由中央政府預算負擔,約需13.4兆印尼盾(約14億美元),其餘1,889.75公里由地方政府、國營企業與民間投資分攤,預計需82.4兆印尼盾(約87億美元)。但實際進展相當有限,其中最具指標性的是雅加達捷運系統(MRT),該案經費主要向日本政府借貸,其餘由中央政府與雅加達特區分攤。該案已於2014年開始動工,由於該案進度緩慢,印尼政府希望藉由MP3EI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加速完成印尼首條捷運線。

2、公路

印尼近10年車輛以每年平均15%速度成長,而同期間道路成長率則僅有3.3%,造成各主要城市交通堵塞問題日益嚴重。其中又以首都雅加達最糟,按印尼政府估計,雅加達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430億美元。

MP3EI的公路建設部分將以連接各個重要工業、礦業及農業生產地與城市、港口、機場,以及連接全國各個主要都會區為重心,城市內的一般道路仍將由地方政府自行修繕。唯一例外是大雅加達地區,將規劃6條市內及12條連接周邊衛星城市的付費道路以舒緩交通。整體來說,MP3EI的公路建設計畫以高速公路為主,目的在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提升競爭力。

這些高速公路分為政府出資的免費道路與民間投資的收費道路。政府出資部分預估將耗費110兆印尼盾,以爪哇島占最大宗,占總金額之28%。付費道路因牽涉到民間投資,情況較複雜。目前由於土地徵收困難、行政手續漫長及投資報酬率不明等因素,民間企業對公路建設普遍投資意願不高,只有爪哇島地區的標案較具吸引力。即使是已經完成招標的案子,也常因土地徵收問題而延宕工程。

3、公共工程發展障礙

(1)政府效率不彰

印尼政府效率有待改善、行政體系透明程度較低,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佈之2014年清廉印象指數,印尼在174個國家中列第107名,與阿根廷同排名,在東協主要6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中僅略優於越南(第119名)。印尼政府部門之間也缺乏溝通整合,雖然已有MP3EI做為國家未來發展藍圖,但各部門之間往往仍各行其事,例如已籌備好的特殊經濟港開發工程因交通部遲遲未簽准許可令而延宕,聯合利華(Unilever)在北蘇門達臘的投資案因地方政府拒絕將農業用地改為商業用地而陷入膠著,聯合利華因此重新評估投資可行性。

(2)土地徵收困難

土地徵收一直以來都是印尼推動公共建設的一大阻礙。目前土地徵收的過程是以2005年發布的總統行政條令(Presidential Regulation No. 36/2005)為法律依據,但該條令並未明確定義土地徵收的負責單位,也未訂出土地徵收及地主釋出土地使用權之期限,使土地徵收過程困難重重。

針對上述問題,印尼政府於2012年積極立法以改善現況,通過Law No. 2/2012及Presidential Regulation No. 71/2012等公共建設用土地徵收法規,訂定土地徵收期限583天、最高預付25%補償款、糾紛仲裁機制等相關條例,並明文規定由政府機構負責土地徵收工作。該法令將於2013年生效,2012年以前的土地徵收案仍沿用舊法,惟若在1年內無法完成土地徵收,則須依據新法重新進行土地徵收。

(十七)金融業

1、印尼金融業發展歷史

印尼銀行業在印尼獨立後起步,當時印尼共有4家商業銀行、4家外資銀行及約100家小型私人銀行。1988年印尼政府對金融管制鬆綁,准許自由成立銀行、外資可以進入成立外資或合資銀行、設立分行、國有企業可在私有銀行存款等,銀行業得以迅速發展,貸款金額急速上升,銀行擁有更大的自主權,銀行數目也得到驚人的增長。到1997年金融危機前,印尼共有144家國內商業銀行,4,150家分行,44家外資、合資銀行,1,527家國營銀行。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印尼銀行業遭受重創,之後印尼政府開始對銀行業進行了重整,調整銀行體質、完善相關法規、提高監管能力、改善營運管理及加強存款戶保障措施等,促使銀行經營管理更加透明,印尼央行監督機制也逐步向國際標準看齊。經過數年的努力,印尼銀行業逐步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邁向平穩發展的軌道。

2、印尼金融業現況

印尼共有4家國營(State-owned)銀行、26家地區性(regional)銀行、55家商業(commercial)銀行、10家外資銀行、14家合資銀行及26家伊斯蘭(Islamic)銀行。根據印尼央行資料顯示,印尼4家國營銀行(Bank Mandiri、BNI、BRI、BTN)資產約占全部印尼銀行之40%;大型民營銀行有BCA、Danamon(由Temasek Holdings與Deutsche Bank收購)、Bank Permata(由渣打銀行收購)、Bank Lippo、Bank Niaga、BII、NISP與 Bank Buana等。在134家民營銀行中,有52家資本額低於1,000億印尼盾(約折合1,100萬美元),其市場占有率低於0.2%。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銀行監管機構)的首席執行官表示,未來將以兼併,收購,整合等方式,將印尼銀行數量將減少為50%或50家到60家銀行。

外商銀行則有Bank of America NA、Citibank NA、Deutsche Bank AG、J.P. Morgan Chase Bank、Standard Chartered Bank、The Bangkok Bank、The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Ltd.、The Hong 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與Bank of China等。至於合資銀行則有14家,例如ANZ、DBS Bank等。

2004年1月,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推出印尼銀行業結構改造計畫(Arsitektur Perbankan Indonesia,簡稱API計畫),內容包括便利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農村銀行的制度化建設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鼓勵銀行併購,以提升金融業服務水準,加強整體競爭力。最終目標將銀行總數減少到2-3家國際級銀行、3-5家國家級銀行及30-50家專業銀行。因此規定2011年開始,新設銀行資本金須達到3兆盾。現有小規模銀行需通過原有股東或新的投資者注入新資、與其他銀行合併、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等方式來達到最低資本金要求。此外,央行還為合併後的銀行轉為外匯銀行提供降低最低資本金、稅收等的優惠政策。

外資銀行在印尼設立辦事處或分行須獲得印尼金管會(OJK)核准,相關資格規定包括:

(1)最低資本額須達到3兆印尼盾。

(2)信用評等須為健全且具有良好聲譽。

(3)須為世界資產排名前200大之銀行方可設立分行。

(4)須為世界資產排名前300大銀行方可在印尼設立辦事處。

人口結構相當年輕的印尼,正帶動著印尼消費性貸款的蓬勃發展。根據Bloomberg的統計指出,印尼金融業的獲利能力極強,淨利息差(銀行放款與存款利率的利差)平均為7.5%,在全世界20大經濟體中居首,獲利最高的是BRI,股東權益報酬達34%,以及市值最大的BCA。總市值逾50億美元的印尼前5大銀行,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達23%。

根據印尼媒體報導,雖然印尼央行持續下調基準利率,以擴大印尼的貸款規模,但印尼銀行業的淨利潤率(NIM)仍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達5至8%左右,高於東南亞鄰近國家如泰國及馬來西亞的2%至2.5%。央行曾要求銀行公布針對各類型客戶所制定的利率方案,以提升貸款的市場透明度,但是銀行的高淨利潤率顯示,央行政策成效仍未顯現。分析師表示,印尼前10大銀行的資產占全體銀行資產總額的65%,貸款的65.6% 和存款的66.6%。前10大銀行有4 家是國營銀行(Bank Mandiri, Bank Rakyat Indonesia, Bank Negara Indonesia, Bank Tabungan Negara),5家由外國業者持股(Bank CIMB Niaga, Bank Danamon, Bank Permata, Panin Bank, Bank International Indonesia)和1家本地私人銀行(Bank Central Asia),某種程度上已經出現壟斷現象,央行應持續鼓勵銀行間競爭,密切觀察利率的制定過程。

具備高獲利率的印尼金融業吸引眾多外資注目,其中尤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最為積極。馬來西亞銀行和聯昌國際分別持有Bank International Indonesia和Bank CIMB Niaga的97%股權,新加坡星展集團旗下星展銀行2012年4月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印尼Bank Danamon,促使印尼央行7月開始對國內商業銀行的單一股東股權設立40%上限,以迫使部分外資削減對銀行的持股。

儘管如此,印尼銀行對外資的吸引力仍是不減,韓國Woori銀行與日本三井住友集團都在積極物色收購收購對象。我國中國信託也表示未來將加強投資印尼市場,提高獲利;其他如國泰世華、上海商銀等已在印尼設立代表人辦事處,其他國營亦準備設立辦事處以積極籌備進軍印尼。

3、未來前景

全球金融危機衝擊許多國家的經濟,但印尼銀行是相對安全的,其財經體系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印尼銀行業務多集中在利差大(5%以上)、獲利豐厚的傳統銀行業務,並未被衍生金融產品拖累。由於印尼央行不准銀行參與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與結構性投資工具(Structure Investment Vehicle,簡稱SIV)等商品交易,所以美國次貸風暴引發之全球金融危機,印尼銀行得以倖免未被波及。雖然全球經濟持續不振,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央行對於銀行業前景仍持正面積極態度,並持續以積極態度改善金融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調查顯示,79%的印尼民眾沒有銀行帳戶,印尼央行資料則為62%。印尼政府於2011年11月底表示將努力改善偏遠地區的民眾無法獲得銀行服務的問題,例如研議要求銀行設立網點(行動銀行),讓民眾可以不必到銀行分行即可開設銀行帳戶,教導民眾如何使用銀行存款,為窮困民眾提供穩定財務的功能,改善收支以促進經濟成長等。

為避免信貸問題引爆,印尼政府於2012年開始強制規定購買汽車及機車均需繳付頭期款,央行也於2013年起開始實施民眾持有信用卡數量限制之規定,屆時信用卡申請人之最低收入規定為每月300萬印尼盾(約333美元),月收入300萬至1,000萬印尼盾(約1,111美元)之民眾,只能擁有2張信用卡,月收入達1,000萬以上者,最多可持有3張信用卡,信用卡額度也不得超過月收入之3倍。另央行並規定信用卡利息最高為每月3%,年利率不得超過36%。雖然這些限制措施短期內將對銀行業獲利率帶來短期衝擊,長期而言將有助於消費金融的穩定。

(十五)物流業

1、印尼是東南亞物流成本最高的國家

印尼物流協會(Indonesian Logistics Association, ALI)於2011年2月11日表示,印尼是東協物流成本最高的國家,政府亟需採取行動來改善印尼的物流系統,以增強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一般來說物流成本不應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5%,而印尼物流成本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至30%,相對於泰國及新加坡分別是16%及10%,導致明顯的競爭劣勢。如果印尼政府不儘快改善全國交通系統,印尼公司將無法與東南亞的其他國家競爭。

造成此現象除先天地理環境外,政府效率不彰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尤須透過加強全國交通基礎設施來改善。根據世界銀行所公布的2014年物流表現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LPI),印尼在接受調查的160個國家中排名第53位,低於馬來西亞(第25)、泰國(35名)及越南(第48),在東協主要國家中僅略優於菲律賓(第57)。該項指數係按照基礎設施狀況、通關效率、裝運的期限交付和運輸物流服務的品質等指數來評估各國的物流情況,其中印尼海關、基礎設施及國際運輸等指數均不及3分(滿分為5)偏低,印尼海關總局指出其中通關效率與透明度是主要的問題,印尼運輸貨物出港口平均需要5.5天,而在新加坡只需要1到2天,大幅提高印尼產品出口成本。印尼物流協會指出,若政府不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印尼將無法面對東協經濟共同體組成後的激烈競爭,將淪為原料供應商和產品消費者的國家。

印尼政府將根據《2011—2025年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MP3EI),在2025年前對29個國際港口進行擴建,並擴展航運物流系統,計畫投注資金約130億美元。目前,印尼共有各類港口和碼頭1,324個,計畫擴建的港口包括雅加達、泗水和不老灣(Belawan)等。印尼政府不僅要在硬體方面擴建這29個港口,還要提高其軟體能力,包括改善物流供應系統效率、增加運輸能力、提高港口管理 和服務能力等。

近年印尼物流服務水準已有提升,在對包括國際貨代和承運人等5,000個運營商進行的調查數據中顯示,印尼物流業航運價格有競爭力,物流服務品質較好、貨物跟蹤能力較強、運送時間有保障,各方面物流水平有較大提高,但落後的基礎設施條件和漫長的通關流程仍是印尼物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印尼物流費用每年達1,820兆盾,以佔GDP比率來說居全球之首。物流費用其中儲藏費546兆盾,運輸費1,092兆盾,碼頭行政費182兆盾。收費昂貴之外,印尼物流服務水準也很差,進口貨品平均滯留期5.5天。

2、印尼物流業的前景

印尼物流運輸模式60%是船運,要降低印尼海運物流成本,主要關鍵是在港口。目前印尼正等待亞洲開發銀行發放的資金,以完成印尼主要港口現代化的建設。

四、經濟展望

(一)重要經貿措施

1、印尼政府已公布14波的經濟振興方案

印尼政府自2015年9月9日起,已分別公布14波經濟振興方案,各經濟方案政策與措施概述如下:

(1)第1波:透過修訂法規促進經貿自由化,協助提升國家競爭力;排除障礙及瓶頸,俾加速國家策略性計畫之執行;加強促進房地產業的投資。

(2)第2波:簡化現行繁雜的行政作業(red tape)以促進投資,並鼓勵出口商將盈餘所得存放於本國銀行等相關作法。

(3)第3波:包括調降柴(燃)油價格及簡化投資需求購置土地之行政程序等措施。

(4)第4波:主要措施範圍涵蓋最低工資、微量貸款(micro loans)及出口融資(export financing)等3大領域。

(5)第5波:降低私營與國營企業及個人的資產重估價(asset revaluaitons)利(所)得課稅;取消利用集體投資合同(collective investment contract;CIC)作法進行房地產信用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相關投資之雙重課稅。

(6)第6波:提供印尼8個經濟特區之財政優惠措施;允許私人企業經營管理水資源事業;使用線上系統監管藥品暨其原物料之進口許可。

(7)第7波:任職於勞力密集產業(至少擁有5,000名員工及前一年出口值占總銷售額至少50%之企業),每年薪資為5,000萬印尼盾以上者,未來2年內將享有50%之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關於鞋類、運動鞋、工業鞋類、成衣、皮革衣物等特定產業別在投資方面享有稅賦優惠措施;促使全印尼超過30個地區加速發具土地使用權狀提供路邊攤販商與農民等,以作為渠等向銀行獲致貸款之抵押擔保品;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已於2015年10月底公布實施之3小時內取得營業准證(principle business license)、公司章程(包括公證)及稅籍編號(NPWP)等3項服務,將新增列營業登記證(TDP)、外勞聘僱企劃(RPTKA)、最多10人外勞聘僱許可(IMTA)、生產者進口執照(API-P)及海關註冊編號(NIK)等5項,其資格條件為投資金額至少1,000億印尼盾或僱用至少1,000名勞工之投資廠商。

(8)第8波:開放民間私人企業投資煉油廠;航空器零配件免徵進口稅;加速實施地圖繪製政策。

(9)第9波:加速電力基礎建設;穩定牛肉價格;改善鄉村與城市間之物流業。

(10)第10波:修訂2014年第39號總統條例之投資負面表列(DNI),將有35個行業別之開放外人投資相關政策進行調整,預計2016年上半年公布實施。

(11)第11波:提供出口導向型之企業貸款(KURBE);調降土地與建物相關稅率與公司所得稅率,促進房地產投資基金(DIRE)的發行;實施風險管理以簡化貨物在港口的流通時間;發展製藥及醫療器材(設備)相關產業。

(12)第12波:簡化暨鬆綁開辦企業相關流程及提高經商容易度,包括申請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證、財產登記、繳納稅稅、處理契約簡單爭端訴訟案、獲得信貸、電力取得、跨境貿易、破產處理、保護少數投資股東等。

(13)第13波: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宅,預計5年內建造百萬戶,其中60萬戶提供為低收入戶住宅,40萬戶提供給非低收入戶之一般民眾。

(14)第14波:在2020年,將創造1,000個科技企業家和100億美元的企業價值。鑒於印尼的互聯網用戶達9,340萬人,智慧型手機用戶達到7,100萬人,以此潛力,估計後續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可達到1,300億美元。政府將廣推數位經濟,建立創新平台,提供企業育成基金及稅務誘因,並藉由教育途徑建立民眾相關認知。

2、加強吸引外人投資:

(1)簡化投資程序,加強服務:設立投資一站式服務(One-Stop Service),整合准證申請業務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22個部會派駐BKPM,加速廠商申辦投資;2015年10月底進一步實施針對大型投資案(投資金額1,000億印尼盾以上及/或僱用至少1,000名員工)實施3小時取得9項准證服務。

(2)提供投資優惠:針對電信、石化等9項先端產業且投資金額達一兆印尼盾(約8,000萬美金)以上企業給予5-15年免稅期(Tax Holiday);或投資金額30%可分6年抵減公司所得稅;另生產業進口生產用機器及原物料可享免關稅2年(Masterlist)。

(3)檢討修正投資負面表列清單(DNI):進一步放寬30餘項行業別外人投資比例限制,預計2016年上半年公布實施,包括生橡膠粒業(crumb rubber industry)、冷藏庫設施(cold storage)、觀光旅遊(餐廳、酒吧、咖啡廳、娛樂事業、休閒、藝術及體育館等)、電影業、超過1億印尼盾等值的電子商務交易市場、電信測試設備暨實驗室(telecommunications testing and labs)、收費公路、無害廢棄物處理及製藥原物料(raw phamaceutical materials)等。

(4)鬆綁企業僱用外國員工規定:

  1. 自2015年6月29日起,免除外國工作者需通過印尼語言測驗的要求;加速及簡化外國工作者工作許可申請程序;免除外國工作者需具大學文憑的要求,惟為確保外國工作者受僱主因係其專業技能,外國工作者的教育背景仍需與工作職位相關,且需有專業證照或至少5年相關工作經驗;要求外國工作者在印尼工作期滿6個月後,須申請加入國家社會保險(JSN)及稅基編號(NPWP)。
  2. 自2015年10月23日起,免除外國企業每僱用1名外國員工,需僱用10名本地員工的要求;對於在印尼工作期間不到1個月的外國員工,不需取得外籍員工就業准證(IMTA),例如,外國人若在印尼僅工作數天或數小時(如舉辦研討會或訓練課程等),可隨時往返印尼,不需有IMTA。惟仍維持要求外國企業在印尼僱用外國員工者需繳每月100美元之補償基金(DKP-TKA),可以美元支付;僱用工作1個月以內的外國員工亦需繳交。

3、印尼將加速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提振出口

印尼將積極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以提振出口,現階段重點將以推動EFTA(瑞士、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等4國)及EU-CEPA諮商,並以EFTA、EU-CEPA、RCEP、印澳CEPA為優先。

(1)印尼與E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諮商已完成80%,印尼盼EFTA降低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及加強對印尼投資力道,EFTA則盼印尼降低工業產品進口關稅。據印尼方主談人表示,在雙方均採務實態度的情形下,預估再經四回合諮商應可完成談判,預計2017年初即可完成,目前主要議題為農業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等項目。本協定可為印尼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豎立典範,特別是針對印尼-歐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但由於EFTA所屬會員目前均非屬印尼大型的經濟夥伴,透過此協議對印尼所衍生的經濟利益相形較為有限。反觀,此協議將帶給EFTA會員國有效快速進入印尼市場的條件,特別是對印尼的投資方面將更形便利,透過印尼市場的經營將為EFTA會員國進軍東協市場鋪路。

(2)印尼-澳洲CEPA:本協定涵蓋經濟合作、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自然人移動、制度化暨架構條款(institutional and framework provisions)、電子商務及競爭等其他相關議題,印尼政府強調將數位經濟及服務業等合作項目納入現行談判架構,印尼電子商務(e-commerce)市場規模迄2020年將達1,300億美元,較2014年底之120億美元成長超過10倍,同時隨著21世紀的國際新潮流趨勢,印尼將致力推動促成此協定轉型成為以數位經濟與服務業導向之合作協定,除了數位化服務業外,並將加強印尼與澳洲在看護、餐飲、時尚暨珠寶設計等相關行業別的深化合作關係。此外,印尼並將與澳洲進行職訓及能力建構等相關合作計畫,未來印尼國民前往澳洲實習工讀的機會將更為開放。

5、印尼政府提高4G手機自製率

印尼政府自2017年起將4G手機自製率提高至30%,目的在扶持手機零組件製造的產業鏈並進而使印尼成為手機生產基地。有關新規定的自製率計算方式,印尼工業部及資通訊部表示,新規定將軟體納入計算標準(按:目前自製率計算僅包含硬體),計算方式區分為100%硬體、75%硬體25%軟體、25%硬體75%軟體、軟硬體各50%、100%軟體等5種可能方案,詳細規定目前仍在研議中尚未公布。

國際資料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表示,廠商雖然可從自由選擇方案的作法上獲益,然政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困擾短期間無法解除。目前方案細節未確定,計畫在印尼投資設廠的手機製造商將不會投入太多資本,此外,倘法規屆時真容許100%以軟體來計算自製率,目前已經在印尼投入大量資金設廠的廠商將會抗議不公,在目前20%的自製率要求下,韓國三星及印尼本土的Polytron已在印尼設立製造基地,三星位於印尼西爪哇省Bekasi年產量150萬隻的手機工廠去(2015)年6月才剛落成啟用。

印尼智慧型手機用戶成長迅速,伴隨4G通訊網絡將覆蓋全印尼,給手機製造商一個極佳的市場環境,2015年印尼智慧型手機進口量成長17.1%,達到2,930萬隻,整體市場占有率而言,三星24.8%最高,我商華碩(ASUS)15.9%次之,印尼當地品牌Smartfren以10.8%排名第三。

印尼政府以提高自製率為手段刺激外人投資,與向來以各種限制進口措施迫使外商在印尼設廠投資,以扶植相關產業之發展之一貫產業政策相符,2013年1月貿易部即規定獲得貿易部許可證的註冊進口商才可以進口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手持電子裝置,且進口商不得同時扮演經銷商角色,該類進口產品僅可銷售或轉售予經銷商,不可直接售予零售商或消費者,每項進口產品均須有3家或以上在全國各主要城市設有據點之大型經銷商。

6、印尼與伊朗在石油及天然氣上游領域加強合作

印尼與伊朗於2016年2月達成總金額140億美元的經濟合作協議,其中僅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學等合作項目共計約60億美元,雙方將特別在在石油與天然氣上游產業領域加強合作,進行資訊交換與技術合作。

伊朗同意向印尼輸出原油及液化天然氣,雙方將合資在印尼設立煉油廠,所有合作計畫將以企業間合作的方式進行,伊朗亦提出與印尼合資在印尼興建整合煉油及石油化學綜合設施,每日可提煉原油30萬桶。

印尼於2016年初重新加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目的即為確保長期且價格合理的的原油及石化產品供應以滿足國內需求,印尼石油產量逐年遞減,目前僅能供給國內半數需求,其餘得仰賴進口,進口需求相當龐大,2015年石油與天然氣進口達246億美元。

在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宣布伊朗達成所有要求後,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於本年1月正式解除,許多全球主要石油公司立即主動向伊朗探詢欲參與其國內石油及天然氣開發計畫的機會。印尼曾與伊朗簽訂雙邊政府及企業合作協定以建構經濟夥伴關係,然此計畫隨伊朗遭國際制裁而中止,印尼石油公司Pertamina與伊朗合資在印尼Banten興建煉油廠的計畫即因此無疾而終。

7、印尼政府促進棕櫚油中下游工業發展

印尼在北蘇門答臘Semangke縣,東加里曼丹省及西加里曼丹省擴大開發綠色棕櫚園種植,並發展棕櫚油中下游工業,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印尼目前有多家私營企業表示有意在棕櫚油中下游工業投資,政府刻正與25家私人企業協商,該等企業均是有意願及能力開發投資棕櫚油中下游工業者,棕櫚油中下游工業產品可創造近5倍於棕櫚油原油(CPO)價值,棕櫚油中下游工業產品,除食用油及食品外,尚可製成化妝品、化學品及其他燃料油等。印尼政府並期望達成以棕櫚油為原料之航空燃油(Jet fuel)主要生產國。

8、「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正式成立

東協10國的AEC經濟區域整合已於2015年12月31日正式形成上路,所有相關協定與法定執行架構均已就位,惟東協邁向完全經濟整合的路途尚未結束,包括印尼在內之主要東協會員仍在謀求最理想之方式,以符合AEC藍圖計畫(blueprint)下之整合體制。

儘管印尼擁有豐富的天然與人力資源,惟AEC之到來已敲響印尼第一道警鐘,許多人開始質疑印尼在AEC經濟整合中扮演的角色,加上多數印尼民眾對於經濟整合歷程的認知不足,以及印尼人力素質的相對薄弱,在其他東協會員眼中,印尼僅淪為具潛力的貨品與服務的廣大消費市場。依據印尼國家科學院(LIPI)研究指出,僅有25%之印尼民眾瞭解AEC,且僅有其中17.40%之民眾意識到AEC將可多創造東協會員之就業機會。除普羅大眾外,缺乏認知的尚包括大、中型企業業者;另據印尼僱主協會(Apindo)表示,多數印尼企業不願將渠等品牌擴展至東協其他會員國家之市場,似仍偏好將產品出口至美國與歐洲等東協以外地區。

政府法令未同步化(unsynchronized)落實係印尼面臨最大的挑戰,未來如何調和從地方至中央層級之所有法令將為重要課題。此外,印尼勞工的素質始終是國家競爭力頗具挑戰性的一環,根據印尼人力資源部公布資料顯示,印尼全國總計1億4,400萬個勞動人力中,90%未就讀大學,其中又僅20%擁有中學學歷,其餘大部分勞動人口僅完成小學或初中之學業。為因應區域經濟整合,印尼政府規劃針對所有部門行業別實施能力需求條件機制,以提升勞工能力及生產力,此等能力基礎訓練及國家認可的專業證書將可讓所有勞工自AEC衍生的機會中受惠。印尼政府業已建立實施「全國工作能力標準」(National Working Competency Standards;簡稱SKKNI)及「國家合格機制」(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簡稱KKNI)出具證明勞工能力之兩種制度,該部同時已成立訓練中心,特別是較難以自我學習的技術(藝),協助勞工達到國家認可的技能,並提高勞工素質以符合各部門行業別的需要。簡言之,印尼面臨AEC成形後的挑戰來自兩部分,其一為勞動素質不具競爭力;再者為多數企業規模太小,進攻防守的能量均成問題。

(二)經濟展望

消費及投資為印尼經濟成長主要動力,印尼經濟在政府積極推動改善基礎建設及發展海洋國家等經貿政策下,將可展現新氣象,吸引外商持續投資,並推動稅務特赦計畫以增加國庫稅收,改善公共服務品質,此外,內需消費在中產階級人數逐步增加的帶動下,亦將穩定成長,進而帶動整體消費市場的興旺,另據印尼中央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前2個月的出口值達到260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約19%,加上國營企業資本支出增加,印尼政府預估2017年經濟成長率為5.2%至5.3%。

1、世界銀行預估印尼2017年經濟成長率為5.2%

世界銀行表示,由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貨膨脹,可能阻礙印尼經濟體的消費信心與能力,世界銀行將印尼的經濟成長自先前較樂觀的5.3%,調降為5.2%,世界銀行並表示,印尼經濟增長應該從擴大私人消費著手,並進一步增加投資及出口。另一方面,如果通貨膨脹升高比預期更快,可能阻礙消費者開支,導致較低的消費增長,世界銀行預計,2017年通脹為4.3%,高於2016年同期的3.5%。印尼經濟下行的風險也可能來自於美國的貨幣政策以及全球不斷增加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此皆可能影響貿易及資金流動。

2、2017年印尼經濟前景

根據印尼國會於2016年10月通過的印尼2017年預算書,印尼政府2017經濟成長率設定為5.1%,政府支出為1,600億美元,政府收入為1,350億美元,預算赤字為GDP的2.41%,通貨膨脹率為4.0,印尼盾匯率以1美元兌13,300印尼盾為準,可做為預測之重要參考。

3、印尼政府訂定全國電力普及率將於2019年提高至97%

印尼政府將啟動「Indonesia Terang Program」(PIT)計畫,將全國電力普及率於2019年提高至97%。PIT計畫將可與印尼政府實施5年內增產35,000百萬瓦電力相關計畫同步進行,以達到全印尼民眾幾乎都有電力使用之目標。印尼目前仍有12,659個偏遠村莊尚無法完全從PLN電力系統中獲致電力供應,其中甚至有2,519個村落完全沒有電力。

執行PIT計畫的首要工作係推動地方能源與太陽能、水力、風力、生質能及海洋潮汐等再生能源發電,俾能夠密切結合以達生產最大化。為充分運用地方能源,興建電廠及電力配輸系統將可按各離島及村落等性質的差異性而考慮獨立使用離峰電網(off grid),毋須仰賴中央系統的電力供應。此外,印尼擁有豐沛的再生能源蘊藏潛力,預計將可利用再生能源生產300,000百萬瓦的電力,但現行開發利用率卻低於3%,主要原因係使用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過高;設若再生能源能夠被適度的合理運用,則印尼迄2019年達到97%的全國電力普及率將是指日可期。

五、市場環境

(一)市場環境分析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東南亞國協(ASEAN)係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之地區,其中尤以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印尼最受外國業者之青睞。印尼人口多達2億5,500萬,在全球僅次於中國大陸、印度與美國,是東南亞國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且勞動人口超過需撫養之人口,內需市場(占GDP之70%)龐大且快速成長:龐大的市場使國內農業、工業產能得以發揮,並大量向外採購。印尼有龐大的人口、老年人口比率低(即『人口紅利高』)以及收入持續成長,其中有50%以上居住於都會區,是支撐長線消費成長動力。

印尼除擁有龐大人口外,年均人口成長率高達1.06%、老年人口比率低,年輕人口有50%以上居住於都會區,是支撐消費成長之重要動力,眾多充滿活力、消費力強勁的年輕人口是內需市場及經濟持續成長的龐大動能。市場消費兩極化是印尼消費市場最大特色,印尼全國前10%中高所得人口約2,450萬人,為真正具有消費能力之人口。印尼中央統計局估算擁有10億盾(約折合10.6萬美元)財產之高所得人口占全國之7.1%。

印尼擁有豐富的原油、天然氣、煤礦、各種礦產、天然橡膠與原木等農工業原料,其中棕櫚油為全球最大生產國。2008年下半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席捲各國,印尼因國內市場龐大、物產豐富,其承受衝擊之韌性遠超過其他國家地區。

整體而言,印尼豐富的天然資源提供經濟穩定的『基本盤』,而近五年來穩定的民主政治與龐大的內需市場及其具爆發力的快速成長,更使印尼的經濟體質出現結構性的正面轉變。

目前印尼的中產階級正處於逐步擴大的趨勢當中,根據資料顯示,印尼家庭擁有電視機、冰箱及機車的比例持續上升,數百萬家庭在短時間內有能力購買這些消費性耐久財代表中產階層的人數正快速上升,2007年以前僅有35%家庭的廚房有冰箱可用,現在則上升至53%。更多的就業機會及更高的薪資所得使得更多的家庭得以購入這些耐久性消費用品。假如印尼經濟依照目前約6-7%的成長率持續發展,在2030年將可能成為全世界第5大經濟體,屆時貧窮人口應可大量減少。

就匯率而言,印尼盾對美元匯率從2008年1月的US$ 1 = Rp.9,395貶至年底的US$ 1 = Rp.11,100,貶值16%;但從2009年1月起匯率逐漸回穩,2011年上半年受惠外資持續湧入的影響,印尼盾升值至最高約8,650兌1美元。2012年年中受到貿易經常帳表現不佳的影響印尼盾開始走弱,2013年8月起受到央行宣布上半年經常帳赤字高達98億美元,以及美國將於2014年起縮減QE購債規模,印尼盾大幅貶值至最低12,200印尼盾兌1美元左右,而後投資者信心恢復,匯率逐步回升至2014年5月的11,500印尼盾兌1美元左右。2015年由於人民幣走貶,引起亞洲多國滙率競貶,2015年曾貶至1美元兌換超過14,000印尼盾。2016年初起滙率逐步回升,約維持在13,300印尼盾兌1美元左右。

印尼經濟成長主要由民間消費與投資所挹注,尤其民間消費即佔GDP組成的六成,全球主要國家僅美國的七成與巴西及印度的六成可與之比擬。出口依賴度低,增添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全球金融危機衝擊許多國家的經濟,但印尼銀行是相對安全,其財經體系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印尼銀行業務多集中在利差大(5%以上)、獲利豐厚的傳統銀行業務,並未被衍生金融產品拖累。由於印尼中央銀行(Bank Indonesia)不准銀行參與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與結構性投資工具(Structure Investment Vehicle,簡稱SIV)等商品交易,所以美國次貸風暴引發之全球金融危機,印尼銀行得以倖免未被波及。

印尼華商多從事民生必需品與各類製造、行銷等生意,在傳統內銷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另在貿易、百貨超市、消費品出口、建築等領域亦居於主導地位,除汽油、電力、航空、鐵路、廣電、金融、農園等國營企業之外,幾乎主宰印尼主要商業活動。

在語言方面,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源自蘇門答臘之馬來語系,與英文同為26個字母,與馬來語(Bahasa Melayu)有60%至70%之近似。在金融貿易行業之主管與政府高階官員多熟稔英語。若就中文而言,蘇哈托統治印尼之32年間(1967至1998年)中文教育遭嚴厲禁止,相關出版品、招牌、廣播電視付之闕如,因此印尼-特別是爪哇島之年輕華人多不會讀、聽、寫華文華語。此種情況在瓦希德擔任總統(1999年至2001年)後獲得大幅改善,目前雅加達有印尼星洲日報、國際日報、商報3份中文報紙、二家位於雅加達與萬隆的Cakrawala及美聲華語廣播電台,Metro TV亦有華語新聞報導。事實上,印尼華人已掀起學習中文熱潮,以期與世界潮流接軌。

印尼全年氣候穩定、居住環境理想、休閒設施完善,多數外商均僱用幫傭與司機,生活甚為愜意。印尼近幾年來都會區及鄰近工業區土地及勞力成本大幅上揚,惟與東南亞鄰國及中國大陸相比,中爪哇及東爪哇等地勞工及土地價格尚稱低廉,且勞力供應尚無虞,仍具發展潛力,適合我國業者前往之產業包括有天然農林漁業資源之加工出口產業、勞力密集之加工出口產業(例如製鞋、紡織、成衣、玩具、傘、電子零組件裝配)、在國內已無發展空間之產業(例如水泥、染整、金屬加工、手工具)、在印尼有龐大需求之內需型產業(例如汽機車零配件、餐飲、零售及資訊服務業)等。我國廠商應考量印尼廣大市場,站穩腳步後可作為為前進東南亞甚至中東、非洲市場之跳板。

(二)市場特性

1、貧富懸殊,市場消費兩極化

印尼全國中產階級人口約4,000萬人,係真正具有消費能力之人口,其餘80%中低收入者則以價格為購買取向,受惠於經濟穩步成長,中產階級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2、華裔是經濟主要支柱

印尼華裔約有800萬人至1,200萬人,雖僅占印尼總人口之3.5%至5%,但有相當比率是高所得及高消費族群-尤其是居住在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華人。華裔、外商、在外商單位工作的知識份子與官員及其眷屬,是高所得與消費群。

3、資訊蒐集不易

印尼貿易統計資訊不易取得亦不精確,專業雜誌的種類與發行量甚少,政府、公會與商會的功能無法與我國相提並論,因此廠商如要蒐集特定的商情或拓展市場,需仰賴個別人脈關係。欲深入印尼市場須隨時掌握政經情勢之脈動,並與信譽可靠且行事積極之代理商合作,或自臺灣直接派員常駐印尼推廣,方是拓展印尼市場之最佳途徑。

4、購物中心林立

近年來在印尼之大型量販店(例如家樂福Carrefour、Lotte Mart、Giant、Hypermart)與五金建材家具連鎖店(例如Ace Hardware、Index Furniture)之生意甚佳,據點正迅速增加中。印尼貧富懸殊,治安並不理想,民眾甚少從事戶外休閒活動,週末常見全家大小前往購物中心閒逛。近數年來政經情勢較為穩定,外國及本地資金紛紛從事大型購物中心之建設,在雅加達、泗水、萬隆等人數眾多的城市,大型商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開幕,僅雅加達地區就有超過80座的大型商場,讓人目不暇給。

六、投資環境風險

(一)行政制度繁瑣且缺乏透明

由於印尼的准證審核與稅務制度較為繁雜、公務人員薪資偏低,多數稅務人員與油、電、水等公營事業員工效率偏低,且自行訂定收費規則,司法及海關體系亦不甚透明。因此擬赴印尼投資之我國廠商應該嚴守法律,勿僥倖圖方便而觸犯規定。目前我國在印尼投資之廠商,仍有部分未向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辦理登記核准手續,一旦與印方合夥人發生糾紛,將因缺乏合法身分而投告無門,建議我廠商應依法向印尼政府申請登記核准手續,以保障自身權益。

(二)商業環境較為複雜

印尼屬於發展中國家,多項商業制度仍待改善,前來印尼投資之前,應先進行投資環境調查,暸解原料之取得、週邊相關工業之配合情形、廠房、勞工成本、技術人員之聘用及派駐、勞工法規定,以及居家生活及教育環境等情況。對於合夥人信用及其個人事業營運狀況,更應有徹底之瞭解,不宜貿然行事。目前新法規定,外國人已可以獨資方式在印尼投資,申辦投資案件,應聘請信譽可靠之律師及會計師辦理,並慎選熟悉印尼語言及文化之經理人員,以避免經營及管理之困難問題。我國目前與印尼簽有「台、印尼投資保證協定」及「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對前來印尼投資之臺商,可提供權益保障。

(三)營運成本逐年提高及偶發勞資糾紛

印尼各工業密集地區於2012年初及2013年初發生工會因不滿法院就最低薪資調升標準判決而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示威群眾癱瘓交通設施以阻斷廠商生產及貨物運輸,高速公路沿線工業區內約有數千工廠營運受到影響。受群眾抗議壓力,各地方政府順勢大幅調高最低薪資標準,近幾年來調整幅度約在10-40%上下。2015年10月23日印尼總統簽署公布第78號法規(PP No. 78/2015),規定依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及通貨膨脹率計算決定每年調高最低工資之計算公式,惟印尼各工會組織認為此項政策政府未諮詢勞工意見即訂定最低工資,對勞工不公平,持續進行抗議,並於2016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召集上萬名勞工聚集首府雅加達舉行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撤銷該項法規。工會抗議事件影響廠商投資意願極大,政治分析家指出,印尼工會的力量正逐漸崛起,但恐遭有心人士利用作為政治反對籌碼,如果此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影響廠商投資印尼的信心,有意到印尼經營之國內廠商應對此議題之發展保持關切。

(四)各地民情語言及文化差異甚大

印尼島嶼眾多,各地宗教、語言、文化等社會風俗習慣差距認大,前來印尼投資,應儘量學習及運用當地語言,瞭解印尼人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性,尊重當地文化,積極進行管理溝通,實施本土化管理,除有利於人事成本費用降低外,亦可減少勞資糾紛。

(五)商業契約應審慎評估訂定

依印尼政府規定,外人投資申請各項文件之法定語文以印尼文為主,並以當地法律為解釋及裁定之依據。目前僅有少數國際級大公司或主導權操縱於外人手上之交易,合約方以英文訂定,且以國際法為解釋及裁定之依據。此外,印尼執業律師之英文說寫能力,平均而言並不高,懂中文者更是鳳毛麟角,與印尼簽訂重要商務合約,必要時應請臺灣律師再行確認。當地人多喜使用印尼文版本之商務合約,即使印尼文與英文版本併用,但法庭多採信印尼文版本。外商在簽訂印尼文版合約時,務必確悉條文之更正內容,甚多貿易與投資糾紛係源自於此。